2014年10月20日 星期一

故障功率表再利用

.

不耐用的功率表先是小數點之後的數字無法顯示,後來變成前面
七段數字的部分筆劃無法顯示,所以32瓦會變成12瓦。









拆開來看,發現LCD與PCB之間的黏貼式排線已經部分蹺起。

拆解裝回過程可能施力不均,排線蹺起更嚴重,最後造成筆劃斷
裂更多,已達不堪使用程度。

以前在股東紀念品的電子小時鐘裡看過這類黏貼式排線,當時只
覺得很克難,不敢進行「撕下再黏回」的實驗,因為很怕撕下來
後就再也黏不回去。

所以一直不清楚這種黏貼式排線是如何黏貼的?

是膠分佈在每個接線端的兩旁,全靠接線端與接線端縫隙間的膠
來黏貼的嗎?

所以,這種在LCD、PCB上使用的黏貼式排線只能在「第一次使用時」
才有效?有得買嗎?

想要在縫隙間 DIY 補膠,應該是不可能的任務吧?
 






















因為暫時不知道解決之道,所以就先來看看它的殘餘部分有沒有什麼
是可以再利用的。


發現比流器


一般功率表不是串接 0.1歐姆電阻就是用比流器。

這個功率表用了一個小小的比流器,它的輸出端接了一個負載電阻:

(下方兩條線是PCB直接從AC取得供電)


























於是將PCB解焊,只留比流器及負載電阻,然後再配合三用電表的AC 200mV 來測量。
CT 內阻 57.3 歐姆,原本的負載電阻 25.7歐姆(電阻上的色碼失色,難以判讀,應是27歐姆)


測量結果:

60 W 鎢絲燈泡    7.9mV
100W 鎢絲燈泡  13.4mV

歸納出,mV讀數乘以 7.5 大約就等於功率值。



驗證:

20 W 省電燈泡    2.3mV~2.6mV


順光風扇 JF-250GHC

1速 3.6mV (以前的測量數據 26.1 瓦)
2速 2.9mV (以前的測量數據 21.4 瓦)
3速 2.2mV (以前的測量數據 16.3 瓦)


舊型PC電源供應器(空載)

第一台 0.8 mV  (以前的測量數據 4.x 瓦)
第二台 0.3 mV  (以前的測量數據 2.x 瓦)
第三台 0.1 mV



再利用心得:

精度可能談不上,但還是可以測出大概的耗電量,也可以告訴你這台電腦比
那台電腦省電,這隻電扇比那支電扇耗電...等等。

無魚蝦也好;加減用啦。

再買一台?才不要冽,這種便宜的,再買一台還不是一樣會早早壞?







最後補充:


根據網友提供的線索去 google,
這種「黏貼式排線」叫做「斑馬紙」,英文是 HSC (Heat Seal Connector,
也就是熱壓密封連接器)。




















其工作原理大概是這樣子:

「斑馬紙」的導電端塗有薄膠,薄膠裡面充斥了很多導電微粒子。

然後用130度或更高的溫度來熱壓。

膠,黏合了兩邊;導電微粒子,導通了兩邊的導電膜:
















2 則留言:

貢丸 提到...

感謝您的分享與教學,我的數位瓦特表的膠條在噴奈米端子保護劑的時候掉了,一直黏不上去。我再研究看看

ElectronMania 提到...

後來我沒買「斑馬紙」回來試,所以也不知其效果如何。